在银行机构行为研究中,市场喜欢基于贷款与债券EVA比价效应,去判断债券点位对于银行而言,是否具有性价比。
这一比价逻辑成立的前提条件,是认为银行资产配置会严格执行全行一盘棋策略,资产负债管理部属于“强势部门”,能够充分引导各业务条线基于EVA比价配置资产。
然而,银行在信贷与债券资产之间的遴选,EVA只是参考指标之一,还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、监管要求、资产业务带来的一揽子综合收益,以及开展投资业务的能力等。因此,我们认为,单纯比较贷款与债券的EVA,对于投资的价值并不大,信贷与债券之间定价信号的相互传导,应该是中期逻辑,而非短期变量。
我们认为,将EVA与资产结构变迁的历史轨迹有机结合,动态测算银行配置贷款和债券资产的EVA平衡点,似乎是一种可行的尝试。基本思路如下:
1、以10Y国债和对公贷款为例,用△EVA=10Y国债EVA-对公贷款EVA衡量两类资产的相对性价比,用债券投资/对公贷款衡量的是银行资产配置偏好。
2、两者的预期逻辑应该是正比例关系:当△EVA上行时,意味着国债性价比,相较于对公贷款更高,那么银行资产配置可能逐步向债券资产倾斜,故债券投资/对公贷款同样处于上行通道,反之则处于下行通道。
1、绝大部分时间里,两者的正比例关系非常清晰,比如2019-2023年。
2、2024年下半年二者的趋势出现明显背离。我们认为,这一方面与政府债供给力度较大有关,此外,即便对于银行自营而言,2024年交易盘的净买入规模同样较大,特别是国债买卖工具启动以及“适度宽松”的表态,机构配债需求旺盛,更加催化了这一趋势。
3、进入2025年,上述情况有所好转:一方面,△EVA触底反弹,并维持在0.70%-1.15%的区间震荡。另一方面,债券投资/对公贷款依然持续上行,与△EVA的同向运行趋势,较2024年有所好转。这说明,今年银行自营的交易盘诉求在下降,配置属性反而有所提升。
那么仅从对公贷款而言,△EVA是否存在一个临界点α?当△EVA>α时,银行应加大对政府债券的配置力度,反之则应适度减仓。基于历史走势可以看到,既然两者的正比例关系比较明显,配置价值的相对变化,确实有引导银行自营行为的效果。
综合考虑监管对于债券市场的态度、货币政策基调、股票市场情绪、公募基金监管政策影响等,我们预计广谱利率走势难以复制2024年行情。这意味着,后续△EVA与债券投资/对公贷款可能会延续前期正比例关系,银行自营逐步回归以配置为主的策略。基于此,对于△EVA平衡点的选取,我们有如下判断:
1、从2025年至今,△EVA的下限,大体在0.80%水平。对于上限的选择,基于历史走势看,回归到2024年央行启动国债买卖之前,应该是一个相对合意点位,在1.25%左右。
2、△EVA走廊区间的中枢值为1.03%,这或是贷款和债券配置的平衡点,当△EVA高于中枢值时,债券的性价比会有所提升,反之贷款性价比提升。
3、对公贷款EVA最新值为0.74%。考虑到今年以来,银行贷款定价表现较为稳定,对公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利率,均在3.1%左右企稳,而对公贷款的不良率仍在不断改善,在暂不考虑LPR降息情况下,预计后续对公贷款EVA能保持稳定。
4、基于此,我们推断,对于银行自营而言,△EVA平衡点对应的10Y国债收益率在1.75-1.80%这一水平,对银行而言属于资产比价的平衡点。
需要强调的是,银行自营行为并非决定广谱利率走势的核心变量,上述框架,仅仅是我们针对静态对比贷款与债券EVA存在缺陷的一种方法论升级,为市场基于银行自营行为,辅助判断利率点位,提供一种不同的分析视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