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2月15日,北京长安华曦府人声鼎沸,开盘两个半小时,16亿元首推房源售罄。到2025年3月底,这个项目“三开三罄”, 创下百日清盘的行业标杆。
2025年6月,杭州钱塘区沐兰台单月卖出183套,登顶杭州最受欢迎新盘之一——位列主城区第二、钱塘区第一。
这,仅仅是开始。2023年7月,贝壳旗下贝好家宣告成立,以C2M(Customer to Manufacturer)模式进入住宅开发领域。
两年来,贝好家“起步即起跑”, 迅速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杭州、西安等一二线M模式合作项目,与招商蛇口、中海、金茂、电建、绿城、越秀、滨江、兴耀等行业巨头建立起深度合作网络。
贝好家布局迅猛,曾遭遇行业质疑:作为房产中介平台,跨界进入地产开发领域,是否意味着它正在打通全链条,从开发到销售一条龙,要抢走开发商的饭碗?缺乏经验的新入局者,是否真的有造房的能力?
两年来,这些争议随着贝好家开发商“朋友圈”的扩容,正在逐步消散。同时,在北京长安华曦府、杭州沐兰台等项目热销后,已经释放出行业变革的一些变化。
贝好家C2M模式的验证,最主要通过两大核心要素:一是产品规划,二是产品定价。
在传统地产开发领域,产品套型配比决定了产品规划能否“适销对路”——这曾是市场的黄金法则。
其中常用的调研手法,如板块内新房供应、新房成交数据,叠加客户问卷、访谈方式。但当政策变化、时代变迁、客户需求也不同以往时,传统“老办法”开始失灵。
此时,依托数据驱动的贝好家,“牛刀初试”即展现出令同行惊讶的算法能力:以长安华曦府为例,贝好家整合新房、二手房等五大维度数据,推导出78-135㎡精确户型配比,最终实际销售偏差率不足2%。贝好家用C2M模型将开发顺序彻底改变——先锁定市场真实户型需求与价格区间,再倒推利润空间与拿地决策。
杭州沐兰台项目亦印证了贝好家将需求前置的合理性。在拿地之前,贝好家通过AI算法挖掘区域客户行为数据,对该地块的产品类型、客户关注点及综合市场前景进行了详尽分析,在杭州下沙板块尚未回暖前促成低点拿地。
拿地之后,贝好家进一步以C2M理念为指导,创新打造杭州首个全架空平台住宅。当产品精准击中改善客群痛点,热销便成为必然。
“我们前期研判比传统开发商做得多,所有C2M模型测算,全是跑在拿地之前。包括价格预期、套型配比等,拿地之前就推演完了;拿地后再用大数据校验。我们的模型可以预测未来10个月的房价变动情况,结合这个变化情况,就可以预测拿地6个月后开盘时,定什么价格比较合理。”
如果说定户型配比仍然可以通过大量的人力调研得以实现,C2M模式只是在效率上险胜,那么将定价模型植入“时间变量”,则完全是贝好家“别人学不来”的技能。
当前的市场形势下,新房价格受限于诸多外部因素,已无法反映真实市场价格趋势;二手价格来源于无数卖家和买家的撮合博弈,且基本不受政策强限制,更能反映市场趋势。
贝好家构建的“可比价格”模型,以业务板块地图及多年沉淀的二手数据为基础,剔除各类结构性影响因素,可以有效地对每个城市、板块的房价变化趋势进行刻画、预测。
基于此,贝好家C2M-项目时点价定价模型,可综合外部、内部及其他因素,构建项目价值矩阵和评价体系,形成量化打分模型对项目价值和竞争力进行标准化、刻度化打分,并通过规模折算、量价折算等参数,进行算法的校准修正,最终输出项目的时点价——即项目不同开盘时间及销售流速预期下,对应的价格指引。
这种方式的“威力”在于通过大数据和算法模型来消弭结构性因素影响,让价值差异可量化,价格指标可比、可预测——在北京长安华曦府项目的实际运用中,贝好家C2M时点价定价模型,助力其成为2024年北京楼市去化最快的项目之一。
正如华为用ICT技术重构汽车智驾、小米以生态思维切入造车,贝好家正将贝壳沉淀的海量不动产数据转化为制造业级精度。
拆解来看,这个“非开发商”平台手握四张王牌:动态新房数据、海量二手房成交轨迹、精准客源行为图谱、超大规模房源数据库——这些恰是传统房企最匮乏的。
其一,新房市场数据。这个数据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数据,受网签速度、营销策略等限制。当开发商用非市场化的数据对未来做预判时,并不十分准确。
其二,二手房成交数据。这个数据可以说“人无我有”,海量、翔实的二手房交易、查询、调价的数据库,是贝壳的平台底座。
其三,客源数据。得数据者得天下,而得稀缺数据者,更能赢得客户青睐。比如长安华曦府项目,有多少客户想在周边买房,他们线下看过多少套房子,看的是几居室,这些行为贝壳“有数”,便可从中筛选出最有可能成交的客户。
贝壳2024年度财报数据显示,从年度的平台交易额(GTV)来看,贝壳的平台优势在被进一步放大,2024年二手房GTV达2.2465万亿,同比增10.8%;作为房企销售渠道的新房成交GTV总额高达9700亿元。
巨大交易量的背后,是卖房、买房、连环单等各种需求的释放;而为了达成交易,往往要经过经纪团队与客户几个月的漫长沟通。在这个过程中,也是对多样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,这些正在借助庞大的经纪人网络和AI助手,成为贝好家C2M模式的大数据“种子”。
贝壳平台APP月活用户超4000万,民生证券认为“贝壳在全国布局的同时,主要深耕高线%以上为高线优质客户,付费能力较强。”
业内人士指出,贝壳的底层数据优势经过了数十年的迭代、验证,别的房地产开发商很难在短期内追赶上来,或者说也没有必要把贝壳做的再重做一遍,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但现在,贝好家这个服务平台,依托贝壳的大数据优势,通过全国落地的C2M合作项目,把这道“压轴大菜”端给全国的开发商来共享。这就像是学霸把解题秘籍拿给你,所以,全国优秀开发商从心动到行动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“今天的房地产市场,并不缺一个叫‘贝好家’的开发商。”贝壳集团副董事长、贝好家事业线首席执行官徐万刚强调。与传统开发模式对比,“贝好家的终点不是开发商”,用“数据枢纽 合作伙伴”来形容或许更为恰当。
贝好家的探索,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价值重构。当部分房企坦言“拿地为养团队”时,贝好家用数据证明:行业真正稀缺的不是开发能力,而是需求发现能力。
在房地产行业探索发展新模式的当下,贝好家实践与国家政策形成共振。其“以人定房、以房定地、以房定钱”联动机制,恰与住建部倡导的要素配置改革同频。如长安华曦府精准匹配年轻家庭需求,广州嘉悦云启TOD项目整合地铁与商圈资源,均在践行“好房子”建设理念。
6年前,华为以“不造车,帮车企造好车”的姿态进入汽车行业,成为智能汽车起步最快的企业之一;两年来,贝好家的C2M实践,正在贯穿房地产开发的全流程,将“好房子”建设标准化:
从拿地研判开始,过去依赖“土地增值”,转向挖掘“用户价值”,核心竞争力从拿地能力变为数据洞察力与服务力。
到设计规划,完成开发范式的颠覆。从过去闭门造车、硬性推销,转向精准定制、按需设计,减少无效供给,优化资源配置,确保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高度匹配,重构利润空间。
再到项目定位,贝好家作为“数据驱动的住宅开发服务平台”,连接用户、开发商、设计方、建造商、服务商,构建共生闭环。
最后在营销阶段,贝好家通过线上客户触达和前置锁客机制,提前锁定潜在客户,提升销售确定性。其营销策略不仅包括传统的广告推广,还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营销,提升营销效率。
截至目前,贝好家C2M模式已在全国9城落地14个项目,与招商蛇口、越秀地产等头部房企深度绑定。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验证,更印证着一个趋势:当住房回归居住本质,用大数据造“对”的房子,比造“贵”的房子更重要。
从“链家”到“贝壳”,贝壳完成了第一次平台化转型,获得这一赛道的先发优势;再从“贝壳”到“贝好家”,能否再一次实现平台化跃迁,让雪球滚得更加厚实?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凤凰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