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流量狂欢”变消费增量“文化IP+首发经济”彰显强大号召力

  公司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7-17 10:27

  例如,天津市商务局官网发布消息显示,7月15日,天津市商务局、天津市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《天津市推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提出“构建首发经济生态圈”“打造首发经济平台”等多项措施。

 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洪涛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多地积极部署相关工作,不仅有助于提振消费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、打造经济新增长点,也有助于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,为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蓄力。

  综合来看,当前,四大特征主导着国内首发经济的发展趋势:政策支持与产业激励双轨并行,数字技术重塑供应链,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,文化IP(知识产权)影响力越来越大。

  多地在出台支持性政策的同时,明确了针对首发经济的奖补措施。一些地方在政策生效后,迅速推动奖补措施落地落实。政策支持叠加产业激励,将调动越来越多企业参与首发经济的积极性,拓宽首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。

  “大数据分析、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对首发经济的渗透度正在提高。一方面,不少企业在推出新产品、新服务以前就使用数字技术对消费行为数据、历史销售记录等进行多维度分析,以确保首次发布或首次展出精准触达用户。另一方面,有些企业凭借技术革新打造科技感十足的产品,成功吸引了大批用户,为其他企业树立典范。”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。

  开云体育 网页版入口

  首发经济不是“孤岛”,其与体育、旅游、电影等行业融合成就了一个个热点话题。在个性化消费需求集中爆发、消费者普遍重视体验的背景下,这些热点话题有效推动“流量狂欢”转化为消费增量,对零售、餐饮和住宿等产业增长形成更有力的支撑。

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、对流行文化的追捧,为文化IP的走红创造了条件。如今,包含文化IP的新产品经常首发即售罄,彰显了“文化IP+首发经济”的强大号召力。

  首发经济以其创新性、引领性和乘数效应,逐步成为激发市场活力、创造新消费需求的重要抓手,发展势头强劲。

 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统计,2024年,以新品首发为核心的市场规模突破1.2万亿元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.8%,预计2025年将以18.5%的增速达到1.42万亿元,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“黄金赛道”。

 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,我国首发经济在成长壮大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瓶颈,比如,存在同质化竞争、产业链协同不足、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。

 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田惠敏对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各地要将推进首发经济的议题放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进行,加强不同地方、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,深度挖掘自身在文化、产业上的比较优势。相关企业应事先做好调查,制定富有创意的市场策略,以个性鲜明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大众消费需求与审美偏好。此外,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,根据首发经济企业特点推出定制化融资解决方案,适当提供利率优惠。

  免责声明: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
 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,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。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,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,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、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。